《白鹿原》是作家陳忠實的代表作,這部長篇小說共50余萬字,由陳忠實歷時六年創作完成。該小說以陜西關中地區白鹿原上白鹿村為縮影,通過講述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表現了從清朝末年到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長達半個多世紀的歷史變化。1997年,該小說獲得中國第四屆茅盾文學獎。該小說也被改編成同名電影、電視劇、話劇、舞劇、秦腔等多種藝術形式。2018年9月27日,由中國作協《小說選刊》雜志社、中國小說學會、人民日報海外網主辦,青島市作家協會承辦的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最有影響力小說評選在青島揭曉?!栋茁乖啡脒x改革開放四十年最具影響力小說。
這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變遷的雄奇史詩,一軸中國農村班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主人公六娶六喪,神秘的序曲預示著不祥。一個家族兩代子孫,為爭奪白鹿原的統治代代爭斗不已,上演了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活?。呵扇★L水地,惡施美人計,孝子為匪,親翁殺媳,兄弟相煎,情人反目……大革命、日寇入侵、三年內戰,白鹿原翻云覆雨,王旗變幻,家仇國恨交錯纏結,冤冤相報代代不已……古老的土地在新生的陣痛中顫栗。厚重深邃的思想內容,復雜多變的人物性格,跌宕曲折的故事情節,絢
麗多彩的風土人情,形成作品鮮明的藝術特色和令人震撼的真實感。
以陜西關中平原上素有“仁義村”之稱的白鹿村為背景,細膩地反映出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恩怨紛爭。全書濃縮著深沉的民族歷史內涵,有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1993年6月出版后,其暢銷和廣受海內外讀者贊賞歡迎的程度為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所罕見。20世紀80年代初由于特殊的政治環境而興起了“反思文學”的創作潮流,這種潮流在此后逐步泛化為80年代的一種普遍的文學精神。這種精神影響到90年代的長篇創作,90年代的不少長篇創作,都在不由自主的向這種精神靠攏,這也使得這期間的長篇創作,在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反思方面,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陳忠實正是在這樣的文學思潮之中,有了對《白鹿原》的創作欲念,并且完成了這部能夠代表這種反思新高度的史詩作品。
《白鹿原》出版以后,因其尖銳的歷史政治觀點及大膽的性愛描述,在文學評論界引起了巨大反響和爭論。有人認為書中的性愛描寫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甚至因此將其與賈平凹的《廢都》相提并論;有人認為《白鹿原》的情色描寫是比較有節制的,小說中有關性的描寫并不是為了描寫性本身,都符合小說本身的需要。也有人認為小說中的情色描寫是可以接受的,但是也應該屬于成人級的。
白鹿原創作經歷:
陳忠實出生在西安東郊白鹿原下的蔣村,年少時就在這片黃土地上挖野菜、拾柴火。白鹿原的春夏秋冬、草木榮枯,陳忠實都再熟悉不過了。陳忠實了解白鹿原昨天的辦法,一方面是走訪那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從他們的記憶中去找尋家族歷史記憶的殘片。另一方面,他仔細查閱有關白鹿原的縣志。尤其是當他看到二十多卷的縣志,竟然有四五個卷本是有關“貞婦烈女”時,感到既驚訝又費解。那些記述著某村某某氏的簡短介紹,昭示著貞節的崇高和沉重??h志里往往是某女十五六歲出嫁,隔一二年生子,不幸喪夫,撫養孩子成人,侍奉公婆,守節守志,直到終了,族人親友感念其高風亮節,送燙金大匾牌懸掛于門首。這些布滿了幾個卷本密密麻麻的貞節女人們,用她們活潑的生命,堅守著道德規章里專門給她們設置的“志”和“節”的條律,經歷過漫長殘酷的煎熬,才換取了在縣志上幾厘米長的位置,這讓陳忠實產生了逆反式的怨念。田小娥的形象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在陳忠實腦海中浮現出來的。
從1988年開始,陳忠實把妻子和長輩安置在城里,只身來到鄉下的祖屋,潛心寫作。四年的艱苦寫作,每天陳忠實都要經受著各種人物在腦海中的較量,糾結的心情讓陳忠實額頭上的皺紋如同黃土高原上的溝壑一般深刻。1992年3月25日,近50萬字的《白鹿原》終于畫上了句號。
白鹿原讀后感及書籍評論:
文學評論家白燁:“《白鹿原》本身就是幾乎總括了新時期中國文學全部思考、全部收獲的史詩性作品?!?br/>中國文化與文學研究所所長孟繁華:“讀完這部‘雄奇史詩’之后,獲得的第一印象就是做了一次偽‘歷史之旅’,左邊的‘正劇’隨處都在演戲,右邊的‘秘史’布滿了消費性的奇觀,這些戲劇與奇觀你可看可不看,隨心所欲,在久遠的‘隱秘歲月’里你意外地獲得了消閑之感,早有戒備的莊重與沉重可以得到消除,因為你完全可以不必認真對待這一切?!?br/>當代作家雷達:“我從未象讀《白鹿原》這樣強烈地體驗到,靜與動、穩與亂、空間與時間這些截然對立的因素被渾然地扭結在一起所形成的巨大而奇異的魅力?!?br/>散文家游宇明:“《白鹿原》正是‘土洋結合家野合壁’的產物,它有傳統現實主義的技巧,有黑色幽默的,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它對拉丁美洲魔幻現實主義的大膽借鑒?!?br/>學者鄭萬鵬:“《白鹿原》在深層意義上重構了民族精神。它繼《四世同堂》給民族主義以最高褒揚?!栋茁乖穯柺朗姑褡逦膶W在更高意義上崛起?!?br/>陳忠實創作《白鹿原》前就暗下決心,要把這本書當作“將來墊枕頭的”作品,也就是說,一名小說家總要寫點自己都覺得好的作品用來陪葬?!栋茁乖肥情L篇小說,結構上處處在模仿《紅樓夢》發表前也批閱幾載,增刪三次。我讀過兩三遍,我認為,無論從哪個方面說,古典小說里它都是最完美的一部。讀過之后,古典小說可以觀止矣!
《白鹿原》的結構非常古典,故事驚心動魄,場景宏大,氣度恢宏,跨越中國近代史,以關中大地普通人的生活為主線,刻畫了一系列鮮明的中國人,真可謂深刻的反應了中國人民的性格--這一性格的反應和解讀,具有世界性。我覺得,如果翻譯得當,這本書是最當之無愧去申領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據說,沈從文曾經獲獎,只因去世沒能領獎,沈從文的作品具備世界性,是因為他的筆下也寫出了中國人的性格,寫出了湘西鳳凰城的民族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這本書中對人物命運的安排,我認為是很深刻很說明問題的,作者借著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說明了他自己對許多歷史問題的看法。比如朱老先生,朱先生是白鹿書院的先生,被鄉民們看得是能卜善卦,臨死的時候有白鹿的神跡顯現,老先生死的時候不用棺材,不用磚砌墓室,是料定了將來有人會挖墓的,果然紅衛兵就去挖老先生的尸骨作為封建腐朽出來批斗,老先生當時用布頭包了一塊磚頭,紅衛兵找不到可批斗的物事,只有在這塊磚上打主意,打開了一看,里面有兩句話:天作孽尚可活;人作孽不可活。紅衛兵一看一激動,果然是封建余孽啊,躺在墳墓里還不安生。其中一個就把磚頭狠勁兒往地上一摔,沒想到成了兩半,磚頭里面還有一句:“折騰到什么時候算完啊”。原來老先生早就料想到了文革這場浩劫!
第一次讀《白鹿原》是十幾年前,那時文壇上正“西風烈”,平凹路遙陳忠實風頭正勁,大多都質樸厚重,也就跟風讀了幾本,不加選擇,什么《土街》,什么《媾疫》等,幾乎都是中篇,《白鹿原》是那時唯一讀的長篇。讀到結尾處,竟有些茫然,黑娃死了,白嘉軒瞎了,鹿子霖瘋了,“食盡鳥投林”各有各的命數。經典就是經典。隔了多年再讀,不但不生起倦心,反而越發覺得書的妙處,好看又耐看,宏大的背景,縝密的構思,人物的愛恨情仇,秒殺如今輕浮的都市言情穿越奇幻,對陳忠實更多分敬佩?!靶≌f,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秘史?!保ò蜖栐耍?,扉頁上這句話,顯示出作者的“野心”,和路遙寫《平凡的世界》一樣,他想寫描摹出一個時代,也追求宏大敘事,都是以家族恩怨興衰為軸,附帶時代變遷。與《平凡的世界》相比,《白鹿原》時代跨越得更多,城頭王旗多次變換,千年儒學傳統浸潤下族長,神秘不可知的力量,論廣度,要勝于前者。.....本頁提供白鹿原全本免費在線閱讀,喜歡的書友可點擊【ctrl + D】收藏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