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紅旗下》可能成為老舍先生最偉大的作品,如果先生有機會將其寫完的話。著于1961年至1962年。遺憾的是,因當時的文化大革命運動,老舍并未完成,就被迫停筆。正紅旗:清代八旗之一。八旗是清代滿族的一種軍隊組織和戶口編制,以旗的顏色為號,有鑲黃、正黃、鑲白、正白、鑲紅、正紅、鑲藍、正藍八旗(正即整字的簡寫),凡滿族成員都隸屬各旗。這是“滿洲八旗”,以后又增設“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八旗成員,統稱“旗人”。本文作者隸屬“滿洲八旗”的“正紅旗”,所以這篇自傳體的長篇小說,即取名為《正紅旗下》。
清朝末年,社會動蕩,民風腐化,旗人們的生活也日見窘迫。庚子年間,隨著義和團的到來,老北京順民們看似平靜的生活陡起波瀾,而此后發生的一系列事件更讓老百姓百思不解、顏面掃地,官軍和團民圍攻東交民巷,旗兵們盡了職責,報國寺的老方丈也帶著滿腔的怨恨走進了熊熊烈火……面對這破碎的河山、殘存的家園,經受了劫掠的老北京只能將這段歷史永遠地銘記在心。隨著老舍先生的筆在舞臺上呈現一個個鮮活的人物――溫和老實的父親、勤儉樸實的母親、尖刻自大的姑母、吃喝玩樂的大姐夫、蠻橫無理的大姐婆婆、無過是福的大姐公公、聰明
能干的福海二哥、奸滑鉆營的多老大、性格直率的多老二、正直善良的老王掌柜,倔強耿直的王十成、養尊處優的定大爺、逍遙自在的博勝之、能說會道的索老四、身殘“志堅”的查二爺、妄自尊大的牛牧師……一朝子民,他們在自己的世界里都活得有滋有味無憂無慮,可當他們賴以支柱的大清王朝搖搖欲墜破碎飄零時,他們的命運就同樣不濟了……
《正紅旗下》是老舍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寫作計劃里提及的關于家族史的小說。老舍生前有三部小說寫作計劃,第一部是寫自己的家史,第二部寫從揚州和蘇州被拐到“八大胡同”的風塵女子,第三部寫天橋文化,王公貴族、遺少遺老玩蟋蟀、斗蛐蛐、勾心斗角、欺詐貧民的故事。1966年4月份,老舍去香山拜訪謝和賡、王瑩夫婦時,提到自己的寫作計劃,居然流下眼淚來。這三部反應北京舊社會變遷史的小說,以后再無人能寫。1961至1962兩年間,周恩來多次發表講話,鼓勵藝術家們創作,陳毅也在1962年3月廣州的文藝座談會上表示:“應當為他們(知識分子)脫‘資產階級知識分子’之帽,加‘勞動人民知識分子’之冕?!崩仙岙敃r還在會上發表了講話,專門提到他正在創作《正紅旗下》,說這部小說寫得很慢很慢,一天只能寫幾百字,連每個標點符號都要想很久。這部家傳體小說就是在當時突然寬松起來的創作環境下開始動筆的。
到了1962年9月,政治風向又突然變了。中共八屆十中全會召開,毛澤東的報告《關于階級、形勢、矛盾和黨內團結問題》批判了李建彤的歷史小說《劉志丹》,并講到:“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活動是一大發明?!倍啻螐娬{要抓意識形態領域的階級斗爭。文藝界一時風聲鶴唳,老舍在這年年底停止了《正紅旗下》的創作。而從此往后,對文藝界的批斗也愈演愈烈。直至老舍去世,都沒有機會再接著創作這部作品。
1966年8月24日星期三(農歷丙午年七月初九),是老舍書房硬木書桌上的單頁年歷最后停止翻動的日子。那天早晨,老舍從家里出發,行至太平湖投水自盡。當時老舍住在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這座房子是1949年他從美國回來后所購置的。老舍的家離太平湖約8公里,之前他在美國落下坐骨神經痛,腿腳并不利索,步行到這里需要花費大半天時間。至于為何選擇跳河的方式自殺,冰心在跟舒乙聊起的時候說,他作品里自殺的人,大多是跳河。這大概是某種宿命論。
《正紅旗下》擱筆之后,老舍陷入寫作低潮期。從1964年到1966年,他留下的文字作品越來越少。老舍一生務實,不曾想會以悲劇收場。從被授予“人民藝術家”的崇高榮譽,到“文革”中被劃為“階級敵人”、“自絕于人民”的人,到底是為什么?沒有人知道1966年8月24日傍晚坐在太平湖畔想了又想的老舍是否已經想明白了這一切,但那一刻,他決定放過自己......
《正紅旗下》最新章節:大爺也介紹了一下:“月朗大師,學問好,修持好,琴棋書畫無一不佳!”。牛牧師心里想:這頓飯大概不容易吃!他正這么想,兩位翰林和兩位喇嘛都走了出去。牛牧師皺了皺眉,定大爺面有得色。牛牧師剛要走,定大爺往前趕了一步:“我領路!”牛牧師真想踢他一腳,可是又舍不得那頓飯,只好作了殿軍。。酒席設在離花廳不遠的一個圓亭里。它原來是亭子,后來才安上玻璃窗,改成暖閣。定大爺在每次大發脾氣之后,就到這里來陶真養性。假若尚有余怒,他可以順手摔幾件小東西。這里的陳設都是洋式的,洋鐘、洋燈、洋磁人兒……地上鋪著洋地毯。.....本頁提供正紅旗下全本免費在線閱讀,喜歡的書友可點擊【ctrl + D】收藏此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