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生簡介
臥龍生本名牛鶴亭,河南鎮平人,1930年生。幼年從軍失學,但自幼喜讀武俠小說,頗有才思。臺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在古龍之前被稱為“武俠泰斗”。1930年生于河南南陽市鎮平縣。少年時就讀于臥龍書院,后投身文學,遂以此為筆名。1955年由軍中退役,閑來無事,在友人慫恿下開始學寫武俠小說。1957年以祖居南陽臥龍崗取筆名“臥龍生”一炮打響。1958年發表第一部武俠小說,1959年《飛燕驚龍》出世,便奠定了他在臺灣的“武俠泰斗”地位。他的作品,早期是取法于舊武俠“北派五大家”,而以“通俗趣味”大受歡迎;1965年以后,改走“半傳統半新潮”路線,作品卻漸不如前。至今已寫了39部武俠小說。臥龍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臺灣的“武俠泰斗&am.......
p;rdquo;,名列“臺灣十大武俠小說家”之首。其代表作有《飛燕驚龍》、《玉釵盟》、《無名蕭》、《金劍雕翎》、《岳小釵》、《仙鶴神針》等。
1930年生于河南南陽市鎮平縣。其父牛一珍,為一綢布小商人,其母王氏,生四男一女,臥龍生為老大。早年家貧,臥龍生讀到初中,就上了職校臥龍書院,后來他寫武俠小說,遂以此為筆名。臥龍生后來投筆從戎,他身高一米六八,瘦個子,連打槍也瞄不準,稀里糊涂當了個小兵。不久考上南京第四軍官訓練班。1948年隨軍去了臺灣,當了十年兵,做到中尉。在軍營中,臥龍生不愛武器獨愛書,既讀中國古典小說,如《三俠五義》、《小五義》、《七劍十三俠》,又讀歐美小說,如《基督山恩仇記》、《約翰·克里斯朵夫》,還珠樓主、鄭證因、劉云若成了他心目中最崇拜的作家.
1958年,臥龍生因故離開了軍隊,無事可做,為謀生計,學踏三輪車.一位朋友見他生活潦倒,便勸他:“牛鶴亭,你不是喜愛讀書寫作嗎?你不如試試,寫部武俠小說。”這番話使牛鶴亭豁然開朗,他寫了一部《風塵俠隱》,投給《成功晚報》,想不到一炮打響,連載一年,收益頗豐。
想當年,臺灣軍人,月薪才五十四元;一個教師,月薪也不過九十元。臥龍生每千字可賣十元臺幣,一月有二百八十元收入,一天收入可買八公斤米,以筆墨謀生,從此嘗到甜頭,便一發而不可收拾。臥龍生寫了二十年武俠小說,共計三十九部,達三千萬字,稿酬也很可觀。一部武俠小說可在四家報上連載,可謂“一雞四吃”,每千字在六十元左右。后來,臥龍生又涉足電視,當制片人,收入更加豐厚。買了好幾棟房子,常常在外揮金如土。不料在臥龍生在五十一歲那年,突然發了心臟病,而且是心肌衰竭,此病甚重,臥龍生幾乎不能走路,久而久之,經濟也產生了問題。
臥龍生談及往事,不勝感慨。他說:“我是操筆墨謀生的,一日不寫,一日就無收入。當年有些積余,但我一生犯了三個毛病,一是運氣欠佳,每次投資總是失敗,把錢扔在水里;二是喜歡賭博,把好幾棟房子輸在牌桌上;三是晚年生病,為治病花了不少錢。”故而,新華社在報上發了一個消息,云臥龍生晚年貧病交加。當然,臥龍生不至于窮極潦倒。但他確實身體不好,六十歲出頭的人,已很衰弱,連走樓梯還要人攙扶,平時靠拐杖幫忙。他那時在臺灣除了靠領取養老金外,還把當年寫的武俠小說在大陸出版,獲取些稿酬。這樣的生活,連雇一個保姆也難以支撐。
臥龍生娶妻楊雅美,小他二十四歲,同屬馬。此女子性格溫和而且思想保守。當年臥龍生在風月場中玩耍,與古龍是好友。他除了不酗酒,其他玩樂都跟古龍學習。他笑著說:“我會跳舞、喜豪賭,都是跟古龍學的。”古龍縱情聲色,中年夭折,臥龍生總算沒丟掉一條命,還算是運氣不錯;但臥龍生心臟病發后,楊雅美離他而去,兩人客客氣氣分了手,現在依舊是好朋友,但夫妻情分已盡。
談到武俠小說,臥龍生充滿興奮。他當年以武俠小說成名,以《飛燕驚龍》、《素手劫》、《金劍雕翎》、《玉釵盟》、《降雪玄霜》為其代表作。因為他的名氣,大陸現出版臥龍生作品達一百余部。據臥龍生自述,只有三十九部是他所作,其他都是偽作。問他寫武俠為了什么?臥龍生說:“我寫武俠小說,主要是為了讀者。吸引讀者、滿足讀者是我創作的動力,我也盡可能在文字上提高文學修養。”此話與金庸、梁羽生、古龍、溫瑞安關于“俠與武”的論述大異。臥龍生早年的武俠小說以打斗為主,以精彩的情節來吸引讀者。晚年融入歐美文學手法,把推理與武俠結合起來,這種風格與古龍相似,只不過臥龍生不如古龍天生機智聰明,故而成就也不及古龍。
臥龍生晚年曾與《新民晚報》訂了一個合同,將他寫的武俠小說《鬼刀·神劍·淑女心》交給《新民晚報》連載,連載時取名《夢幻之刀》,惜未完篇。
更多簡介↓
收起簡介↑
臥龍生作品集
臥龍生作品共有書籍 13 部